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方便获取每日精彩内容,感谢您的支持!
李在明的上台,让韩国政坛的风又变了一股新味道。前些年尹锡悦那套“一边倒”靠向华盛顿,闹得韩中关系跌到冰点。现在,韩国换了个主心骨,许多人都在盯着他任命的人,看韩国到底是不是要“掉头”。
看人先看团队,这一回李在明的行政班子,派头就很不一样。国家安保室长魏圣洛直接对外批评之前的外交完全“单一路线”,对中国没给足重视。他话说得很明白:欧洲跟着美国搞点限制,可也没耽误欧盟大佬们一趟趟去中国谈生意,韩国反而自己把路堵死了。这背后,藏着韩国人对未来的警觉——要是老跟着美国跑,自己的家底还能留下多少?
李在明本人也没藏拙,他公开提出要搞“实用外交”。什么意思?不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,从美国、日本,到中国、俄罗斯,都要处好。这么一来,韩国人起码姿态上有了变化。不再像之前一样见到中国就拐弯,见到美国就点头。这套打法,说白了就是想把命运多掌握点在自己手里。
魏圣洛的表态绝非个例。被李在明启用的几个核心人物,像金民锡、李钟奭,还有黄仁权,都没被翻出什么反华言论。这阵风如果再吹下去,中韩关系短期内至少能缓一缓气。能做到这一点,在当下的大背景下实属不易。
说到大背景,绕不开的就是美中博弈。现在的大棋局谁都能看出来。美国拉着盟友组小圈子,半导体、AI、贸易,全是要掐住中国脖子的招数。尹锡悦那会儿一头扎进美国的怀里,中韩经贸、旅游、文娱全都受冷。韩国产业本来就出口导向,中国市场一缩紧,立马就受不了了。
结果刚一换人,资本市场的反应很直接。李在明赢得选举当天,韩元立马升值,美元兑韩元小幅回落。这绝不是“偶然”,而是资本嗅到了中韩关系缓和、韩国对外政策回归理性后的利好信号。股债汇三市联动,是所有人都在瞄着韩国能否调整航向。
接着看魏圣洛的“韩国式外交坐标”,这不是嘴皮子功夫。他直点韩国得主动拓展和中国、俄罗斯的外交空间,不能再装作“美国跟班”。这思路可不是空穴来风。近年欧盟哪怕嘴上跟着美国制裁中国,转头默克尔、马克龙还是一拨拨跑去北京谈合作。韩国真要什么都和美国对齐,那内需、就业、科技,全都得自己扛。
这一点,国际商界人士也看得清清楚楚。英伟达CEO黄仁勋在北京表态,愿和中国“继续合作”。他话说得够直,直接点出中国市场规模大、机会多,甚至还批美国AI出口管制“完全错误”。理由也实在,限制根本拦不住中国前进脚步,只会让美国企业自己蒙受损失。
黄仁勋的话,其实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市场的分量。要知道,人工智能、高端芯片这些,都是韩国产业最看重的出路。若真断了和中国的科技流通,韩国想靠一己之力拿下全球市场,根本不现实。所以李在明团队重回“与中国合作”的路子,是把账算明白了。
李在明还明确讲过,稳定处理中韩关系是他当选后的首要外交任务之一。他当然明白,朝鲜半岛安全、半导体经济、文化产业,哪一块都离不开中国的参与。所谓的“实用外交政策”,说穿了就是在夹缝中找生机,不当美国棋盘上一颗小卒子。
具体看经贸领域,李在明旗帜鲜明反对尹锡悦搞的对华贸易壁垒,不仅支持中韩自贸协定,还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强化“全领域合作”。韩国也是给逼的没办法,内需太小,制造业靠出口吃饭。中国既是市场,也是供应链节点。去年韩国对华出口连续下滑,产业震荡一下就能感觉出来。
如果李在明真的能推动中韩合作走深一步,韩国经济也许真能缓过气来。东北亚的稳定、安全也会跟着受益。你问这政策值不值得?资本市场已经提前给出答案,韩元连涨就说明什么都写在盘面上了。
地区安全问题更不用说。朝鲜半岛局势如履薄冰,韩国外交选边站,只会激化矛盾。如果能灵活处理、转圜空间变大,稳定的可能性确实在上升。即便有摩擦,也不会像之前尹锡悦时代搞到“你死我活”的程度。
再从团队结构看,李在明的人选显然在刻意回避刺激中国——也算是给足了台阶。没有反华黑材料,没有亲美鹰派频繁放话。这阵风摆明了就是要和之前美国授意下的外交彻底切割。
局势如此,下一步怎么走还得看“中韩实际互动”能否配合李在明的务实姿态。要是政策言行能一致,韩中经贸、人文乃至安全领域都有希望恢复到健康状态。这,也是在美中紧张局势下,东亚稳定格局的稀缺变量。
中国不是韩国唯一的生机,但现在看,韩国能缓口气,很大程度上就是靠和中国把账算清楚,路走扎实。天,没变;人,变了。对两国关系、乃至整个东北亚格局来说,就是多了一丝可抓的希望。
剩下的,就是时间会替人检验这些友华信号到底能换来多大实利。毕竟,国际博弈场上,变脸谁都会,但账本不会说谎。
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与支持!点点分享,点点赞,祝您蛇年财源滚滚、万事顺意!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!